资讯正文
作为上世纪90年的风云人物,芮乃伟当年在韩国国手战上风光无限,先斩李昌镐、再砍曹薰铉,世界大赛上的彪炳战绩也让不少男棋手为之汗颜。
芮乃伟与恩师吴清源研究棋局
本期我们将继续转载江芮夫妇所著《师父吴清源》,记录吴老的围棋人生,以飧读者。
往 期 回 顾
《江芮棋谈 | 师父吴清源①:输赢已付天地间》
《江芮棋谈 | 师父吴清源②:风雷不撼平常心》
《江芮棋谈 | 师父吴清源③:段祺瑞主动拿黑棋》
《江芮棋谈 | 师父吴清源④:输棋后接到吴老师电话》
《江芮棋谈 | 师父吴清源⑤:暗然而日章显名士之光》
《江芮棋谈 | 师父吴清源⑥:一枰玄素师徒情》
《江芮棋谈 | 师父吴清源⑦:师徒研棋真忘我》
《江芮棋谈 | 师父吴清源⑧:天才少年打谱手指弯曲》
《江芮棋谈 | 师父吴清源⑨:一念之间少年得遇围棋》
《江芮棋谈 | 师父吴清源⑩:金庸笔下风清扬之原型》
《江芮棋谈 | 师父吴清源⑪:与神童林海峰首次对弈》
《江芮棋谈 | 师父吴清源⑫:少年“踢馆”日本俱乐部》
《师父吴清源》之十三
对吴清源来说,印象深刻的是接下来的对局,对棋馆老师水谷。
一上来,水谷用了(哈密手)定式的变招,有点点骗着。吴清源一开始被动极了,直到中盘扭转局面,一路赢多了对方。
吴老师回忆这盘棋,说:“当时我想过的,对方下的我不认识,对定式还不熟,否则就不会被对方骗了。”
11岁的孩子,先下了五小时,再下一盘初次对阵职业棋手的重要对局,晚饭后直至深夜,还在想着自己对定式研究不够。这种定力、修为和悟性,这当中的棋理,我是在进入国家队之后才隐约触及。
赢棋并没有给11岁少年的贫苦生活带来惊喜。
1925年间,吴老师周末摸黑起床,去东四十条段祺瑞执政府上下棋。家里已经没有黄包车,从西四到东四要走着去,大哥吴浣陪着他。
一次与乃伟研究完棋,我问吴老师:“从北京城东到西路过皇城根,有点背,冬天时天黑您走路不怕吗?”
吴老师应声笑着说:“怎么不怕?天黑,路过那里没人,挺怕的。咦,江桑(日本语对先生的一种尊称),你也在?你怎么知道的?”他转过身子正对着我,诧异的眼光直直地看着我。
“我不在,我不在。我知道,我知道。”被吴老师盯着看,我无端地难过,语不成句。
这段路,在北京时我特地步行过,去体会吴清源小时候跟着14岁的大哥吴浣走路的感觉。
时空若真有穿梭,我想能陪老师走那一段路,看冬天的朔风和黑暗的投影,如何交错在那个12岁少年的肩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