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讯正文
我与新民晚报是老相识、老朋友,象棋事业一路走来,身后都有晚报的关注和支持。后来我担任上海棋院院长,在多项赛事上与新民晚报紧密合作。对智力运动的发展,新民晚报不只是关注,更是成为推动者之一,功莫大焉�
我今年七十有四,看新民晚报已是生活习惯。副刊的文章外,林放先生�“未晚�”以前我每期必看,虽短小精悍,却针砭时弊言之有物。后来新民晚报创�“运动�”周刊,我有幸担任顾问,这份周刊秉承晚报长期重视智力运动的传统,为棋牌赛事和运动员做了许多精彩的报道�
回想起来,我走上棋手之路也有新民晚报的影响。小辰光住在弄堂里,每天下午去报摊买一张新民晚报是我必做的“功课”。报上的“棋局测验”我每期都做,后来在晚报上看到小棋手的新闻,特别是“‘七龄�’去杭州大世界下表演赛”,对我触动蛮深:“七龄�”比我小一岁,自己应该在象棋上更努力�1957年在少年宫举行的上海市中小学生象棋赛�“十龄�”�“七龄�”�“六龄�”都来参加,我第一次参赛,最后拿了冠军�
那时我还不是职业棋手,但与新民晚报已经结下缘分。同一年的全国象棋锦标赛前,赛事组委会在卢湾体育馆办了�“三代同堂表演�”,老一辈棋手由谢侠逊对弈邵明次,中一辈由杨官璘对弈何顺安,小一辈就是我对弈“六龄�”。这是我第一次上晚报的新闻�
图说:胡荣华 来源:新民晚报记� 李铭� 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