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讯正文
明代没有像唐代、宋代那样设置围棋供奉一职,但明代的围棋活动比前朝更为活跃,这种活跃不仅在庙堂之上,而且在广阔的民间,佼佼者不断涌现。这种活跃是一种技艺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最重要的源泉�
王世贞在《弇州四部稿》中对历代围棋的发展有一个综述,内容与同时代的王穉登的一卷《奕史》完全相同,文中总结了明代早期和中期围棋的概貌�
元末明初最著名的棋手是相礼。相礼,字子(予)先,华亭人,通晓文史,滑稽多智,能诗善画。相礼结交的大多是海内名士,并为其中一些人描画肖像,极为传神。他又是一个有性情的人,权贵与富豪请他画像,他轻易不会答应�
相礼最著名的才艺是他的围棋,堪称一时的围棋高手。洪武年间他曾经进京,得到朱元璋丰厚的赏赐。当他离开南京时,诚意伯刘基撰文相赠�
从刘基的文章来看,他对围棋的认识非常深刻,认为围棋必定由古代兵家创制,作为教习战法的工具,棋理与战争的谋略相关:
“盖棋末伎也,而有用兵之道,可以通人之智,知缓急存亡、进退取舍。有乗机应变、攻守之法,避实击虚、投间抵隙、兼弱取乱之道,无所不备�”
刘基在文章中提到,相礼还有兄弟,同样精于围棋,无人能敌。二人分离的时间应该是明朝初建时期,天下还没有完全安定,所以刘基希望相礼兄弟把围棋上的智慧应用到实战当中,有所建树�
《俨山外集》中称,永乐年间,相礼又被召入京城,他对明成祖夸口说,他的围棋天下无敌。与他同时进京的还有一个鄞县人,名叫楼得达,性情闲雅,以文艺见长,围棋尤其下得好。明成祖就让二人对弈,结果楼得达屡战屡胜,明成祖让吏部赐给他冠带。又有一个说法,某位云游的僧人曾经多次战胜相礼�
山外有山,围棋普及之后,说不定在哪里就会冒出一个世外高手,所以,任何人都不敢随便说出“天下无敌”的狂言�
相礼之后,棋坛相对平静,到了明武宗正德年间,几位内阁大学士都很爱下棋,比如李东阳、杨一清、吏部尚书乔宇等人,这期间棋艺最高的人名叫范洪。范洪之后,永嘉人鲍一中脱颖而出。鲍一中所处的嘉靖年间是明代围棋的繁盛期,高手林立,大致形成了三个围棋流派,分别是“永嘉�”“徽派”�“京师�”�
永嘉派中,先后出现过鲍一中、李冲、周源和徐希圣等名手。杨一清很赞赏年少的鲍一中的棋力,称他为“鲍小�”,当地官员编修地方志的时候,�“伎艺”一条下面称赞鲍一中棋艺第一,李冲次之。李冲听说之后大为不满,方志当中只好放弃了这一条�
徽州婺源的汪曙,棋力比鲍一中稍弱,同乡程汝亮棋力则很强,形成所谓的“徽派”。京师派中有颜伦和李釜,大家的行棋水平都与鲍一中不相上下�
三个主流派别之外,各地还有一些围棋高手,比如福建的陈生、蔡生,浙江的岑生、扬州的方生等等�
棋坛的后起之秀要想证明自己的棋力,一个最简洁有效的办法就是挑战这些已确立了江湖地位的名流高手。高手们当然明白这一点,所以十分谨慎。另一方面,他们也十分爱惜自己的声名,各位高手之间轻易不会交手�
京师派中的李釜不太在意这些,或者有心要让自己睥睨群雄,坐上天下第一的宝座。他首先向同在北京的高手颜伦挑战,颜伦心中没有必胜的把握,担心输棋,坏了自己的一世英名,不肯应战却不好意思说明,便跑到外乡去游历,躲开了李釜�
已经步入老年的李冲却不知利害,贸然接受了李釜的挑战,结果第一局就败给李釜,只好学习颜伦,高挂免战牌。徽派当中的程汝亮也几次与李釜交手,结局都是失败。经过这样的比较,李釜的棋力堪称第一,而且高手之间的这种较量可以为大家丰富实战的经验,很有益处�
鲍一中、程汝亮、颜伦、李釜四人都算得上当时圣手,有人比较他们四人的行棋风格,有恰当的比喻。鲍一中行棋,如同汉代韩信用兵之巧。颜伦擅长计算,程汝亮擅长防守,而李釜行棋的力量大,不太讲理,势不可挡�